九游会J9平陆运河马道枢纽船闸单日混凝土生产和浇筑量刷新同类单体工程世界纪录
九游会J9原标题:平陆运河马道枢纽船闸单日混凝土生产和浇筑量16409立方米 刷新同类单体工程世界纪录
11月30日,平陆运河马道枢纽船闸主体单日预冷混凝土生产和浇筑量达到16409立方米,在同类单体工程建设中刷新了世界纪录。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周军/摄
平陆运河正不断书写传奇。11月30日,平陆运河马道枢纽船闸主体13个仓面同时进行浇筑,单日预冷混凝土生产和浇筑量达到16409立方米,刷新了同类单体工程单日混凝土浇筑量的世界纪录。
当天,记者在马道枢纽右岸中底板处看到,一辆辆混凝土搅拌车排队进场,一台台布料机不停转动,一车车混凝土倾倒在作业仓面。“现场共有185台混凝土运输车辆、26台套布料设备同时工作,约400名专业管理人员和2500名施工人员团结奋战,全方位确保浇筑各环节的安全、质量和进度。”广西平陆运河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程耀飞说。
马道枢纽是平陆运河第一梯级枢纽,通航建筑物设计为双线船闸,是目前世界在建最大内河省水船闸,混凝土总浇筑方量为336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方量大,船闸主体结构复杂,施工组织挑战艰巨,混凝土温控难度大。
为高质效浇筑混凝土,建设者冲破重重难关和挑战。平陆运河建设管理团队采用亚洲最大的7立方米强制性搅拌机,每小时可生产800立方米预冷混凝土,保证供应源的可靠性;采用履带式布料机与专用罐车相配合的先进工艺,成功研发专用于运输大粒径、低坍落度及三级配预冷混凝土的运输车辆,共布置26条浇筑线路,每小时可浇筑700立方米混凝土以上,显著提升施工效率。
针对高温影响容易造成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问题,建设管理团队采用预冷混凝土工艺,浇筑完成后采用冷水机组进行通水冷却,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并广泛应用大体积混凝土数字孪生智能温控系统,开展混凝土原材料预冷—生产—浇筑—管冷—养护全过程温度控制,确保混凝土温控质量。
截至11月28日,平陆运河累计完成土石方开挖约2.54亿立方米,占工程总量的80.7%;三大枢纽累计完成船闸主体混凝土浇筑约280.2万立方米,占设计总量47.9%。(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赵超、康安 通讯员韦璐明)
九游会J9为航站楼穿上“恒温衣”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能源站项目竣工交付
九游会J9 11月29日,由中建安装华西公司承建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能源站项目正式竣工交付。
该项目设有2组承压燃气锅炉及8台双工况离心式冷水机组,投用后将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东货运中心等区域穿上“恒温衣”。
作者:赵英博、李瑾晖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九游会J9济菏高速20日起全线“双向八车道”通行
九游会J9 12月20日12时,“全国首条改扩建零碳高速公路”济菏高速全线将实现“双向八车道”通行,沿线既有收费站出入口恢复全面双向通行。济菏高速于2007年9月建成通车,途经济南、泰安、济宁、菏泽4个城市的9个区县,改扩建前日均车流量达6万辆次。改扩建起自殷家林枢纽立交,止于王官屯枢纽立交,改扩建里程152.7公里,双向八车道,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
通车在即,改扩建后的济菏高速有哪些亮点?记者进行了探访。
达到“近零”排放
年均减碳约2.25万吨
“‘零碳’算的是长期账、综合账。通过减排等措施,使全路段运营期总碳排放量小于等于总碳减排量,达到‘近零’排放。”山东高速集团济菏高速改扩建项目负责介绍,经测算,改扩建后,济菏高速运营期内年均碳排放量约1.36万吨,通过减排、增汇、清除等措施实现的年均碳减排量约2.25万吨,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净值均小于零。从经济效益来看,建成后,全线光伏发电装机容量30兆瓦、年发电量3300万度,在实现全路段零碳运营的同时,还可创造稳定的经济效益。
此外,改扩建工程将首次在高速公路项目中大规模应用分布式云储能系统,重点打造了平阴北、梁山东两个“零碳”收费站。具体实践中,首次在收费站使用“移动储能+柴油发电机”双重供能保障体系,解决了备用电源利用率低、化石燃料碳排放量降低难等问题,也为龙门架等机电设备、新能源车充电等提供了新的能源供给方案。项目还首次将地源热泵设施应用于供能场景,加快冰雪天气收费站广场融冰化雪,确保冬季天气车辆通行安全顺畅。
破解施工难题
雨天行车更安全
部分路段存在“桥头跳车”现象,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山东高速集团济菏高速改扩建项目办公室工程部工程师李超介绍,在桥头和沉降较大、存在软弱土夹层的路段,采用“喷扩压灌流态固化废弃土桩加固软弱地基”新技术,明显降低差异沉降,还实现了废弃物再生利用;在桥头搭板下,采用动态设计注浆处理,较好地保证老台背密实性;采用4%水泥土和3%水泥土稳定铣刨料回填,台背回填质量明显提升。
记者了解到,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大清河特大桥桥墩深基坑位于水下7.9米,如采用传统的钢板桩围堰方式进行浇筑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系数高。“项目将企校合作成果“深基坑监控系统”成功应用到浇筑全过程,不仅确保了施工安全,更保证了工程质量稳定可靠,加速了全线项目建设进度。”李超介绍。
记者来到济菏高速长清大学城高架桥一路段,看到了这样一幕:现场工作人员将矿泉水倒入路面后,水迅速渗透并从沥青下方流入路边的排水通道里。原来,针对多年来排水沥青路面体系抗飞散性能不足的问题,项目应用了高黏透水降噪路面技术。该技术使用新一代高抗飞散高黏改性剂,将排水沥青路面的抗飞散性能提高40%,有效解决雨天行车安全问题,路面使用寿命明显延长,并具有降低行车噪音等显著功效。
此外,为加强对于高速公路设施地质灾害的防范,在全线高路堑边坡设置安装了山东高速集团自主研发的稳定性智能化监测系统,显著提高预警能力,有力保障建设期间开挖施工和通车后道路交通安全。
以“含绿量”
提升“含金量”
山东高速集团济菏高速改扩建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改扩建工程建设全过程,打出了绿色低碳“组合拳”。从勘察设计源头寻求“最优方案”,充分利用既有道路,两侧拼宽路段占全线比例达到94%,既最大程度保护了沿线自然文化景观,减少开挖作业面及其对林地的破坏,还明显降低了工程量与施工难度,大幅节约建设成本。
全线互通立交匝道圈绿化工程与互通区域光伏发电工程相结合的设计,不仅有效控制工程造价,还将持续释放路域生态价值。
实现治理环境污染和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双向奔赴”。砼拌合站场区采用自主设计的污水一体化深度处理系统,明显提高出水水质和砂石回收率,实现污水“零”排放和资源循环利用。部分特殊路段以泡沫轻质土材料代替传统土路基填筑,有效抑制扬尘污染、减少新增占地、降低施工噪音。研究应用沥青层干法SBS改性、低噪音道路等四新技术和拆除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沥青铣刨料厂拌冷再生等环保工艺,实现节能降本增效多重效果。特别是利用干法SBS改性沥青,施工过程全线预计可减少1.5万吨碳排放。
全线实现“云收费”
通行效率提高30%
上述负责人称,项目着力推动道路运营服务提档升级。推动新技术、新设备、新系统与传统监控系统、收费系统融合,特别是利用“云收费”技术在收费系统软硬件、车道布局、数字化运营等方面对原收费站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打造云收费站。
云收费站运用“云、边、端”一体协同架构,融合“收费车道窄岛少亭化、机电设备集成化、自助智能车道”等先进技术,引入匝道预交易、智能化车道设备和云收费等系统,大幅提升收费站通行能力和乘客出行体验。
目前,全线既有收费站已全部基于“云收费”标准完成升级改造。据初步统计,云收费站整体通行效率较以往提高约30%。项目还着力推动新技术、新设备、新系统等融合应用,特别是通过构建多源智能立体视频监控设施、建设智能行车诱导系统和激光疲劳唤醒系统、丰富多种路段信息发布方式等手段,全力打造“平安、畅通、智慧”高速。
现场,工作人员还展示了项目自主研发的高速公路扫码报警系统全面应用于已恢复双向通车路段,为省内高速公路首次应用。“以往高速公路发生突发情况时,驾驶员往往无法准确告知事故位置,影响事故处置效率。”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项目从解决实际运营痛点出发,研发了高速公路扫码报警系统,并将“二维码”张贴于高速公路沿线护栏百米牌背面。发生交通事故后,司乘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实现一键报警。监控指挥中心数智平台即时接到警情后,可准确锁定报警人员位置。同时,工作人员可通过视频监控查看实时情况,远程引导司乘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并同步联动高速交警、路管救援、交通行政执法等联勤力量进行施救,显著提高现场事故处理与救援工作的精准度和及时性,有效防止“二次事故”发生。
九游会J9济南起步区聚焦建筑能源领域 构建绿色低碳新城
九游会J9 黄、绿、蓝三色logo体现携河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的整体定位,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成果描绘新时代现代化田园城市蓝图,示范区开发建设理念彰显绿色低碳发展内在追求……12月13日-15日,济南起步区亮相第四届山东省城市建设博览会,全面展示了在新理念加持下如何构建绿色低碳新城区。
记者在现场看到,起步区以国家级新区面貌参展,展区共设置聚焦起步区、济南城市副中心、示范区开发建设理念、政策保障以及平台支撑5大部分,并在济南城市副中心设置VR体验区,吸引众多省内外参观者了解起步区。
“绿色低碳发展是根植在起步区发展建设中的核心理念,不论在基础设施、交通运输,还是城市副中心建设上都有鲜明的体现。”起步区展区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展区内专门设置绿色低碳板块,展示近年来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绿色低碳建设探索实践。
起步区定位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示范、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新引擎、高水平开放合作的新平台、绿色智慧宜居的新城区。《中共济南市委关于加快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率先建设绿色城市。
记者从起步区建设管理部了解到,起步区坚持规划先行,编制完善“1+5”绿色城市专项规划体系,即1个绿色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纲要和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市政、海绵城市5个专题研究,涵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
如今,随着各项规划陆续转入实施阶段,起步区这座黄河新城加快成形,绿色低碳理念也得以彰显。2024年5月,起步区通过生态环境部等八部门“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立项。2024年12月8日,“新华信用明珠杯”应对气候变化优秀项目案例名单发布,其中“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建设探索实践”,被评为“气候适应型城市/园区项目优秀案例”。
记者了解到,起步区绿色城市建设重点聚焦绿色建筑和绿色能源两大领域。其中在绿色建筑领域,起步区在建绿色建筑约1400万平方米,其中高星级在建约1090万平方米,已建、在建超低能耗建筑项目约22万平方米。
在这1400万平方米的绿色建筑中,11个项目被列为2023年度山东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试点示范创建项目。其中,中科新经济科创园基础设施项目B-2地块1#-6#楼获得二星级绿色建筑标识认证,起步区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人才公寓(A-3)等项目获得设计阶段超低能耗标识认证和近零能耗标识认证,都市阳台C-4项目(市民中心)获得LEED标识认证,国际标准地招商产业园零碳智慧创新运营中心项目获“全球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奖”。11月26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2024年度山东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试点创建项目,起步区应急消防一体化救援站项目消防综合楼入选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试点创建项目。
起步区为何拥有如此巨大的绿色建筑面积?起步区建设管理部住建办主办杨正祥告诉记者,这是因为起步区新建安置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以及政府投资的公建等项目全部执行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同时大力推广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和零能耗建筑。
此外,在绿色能源领域,起步区重点强化基础设施保障和新能源示范引领。
前期,起步区规划建设了一批能源基础设施,其中就包括已经投入使用的大桥燃气热源厂。该热源厂同时建设光伏、地源、空气源、石墨烯跨季节蓄能等设备,可进行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今年,起步区启动了大桥燃气热源厂扩能工程建设,目前,该工程也已完工并启动供暖。
据介绍,扩能工程主要建设了2台模块化燃气热水炉,每台包含63MW燃气锅炉和10.5MW烟气余热回收热泵。其中,余热回收热泵可回收烟气中的显热和潜热,用于加热一级网回水,同时将烟气温度降至25℃,大大提高了机组整体热效率。
在新能源示范项目方面,起步区大力推广地源热泵、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等新能源技术的综合应用。此前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建的总部经济区E-1地块保租房项目,及已经投用的崔寨柏然美居保租房项目,均用到了空气源热泵和太阳能光伏,起步区创新中心等建筑则用到了分布式地源热泵。
此外,起步区首座“光储充放一体化”充电示范站目前已在中科新经济科创园东侧建成投运,成为国内首座融合“光储充换放保检”等全量要素的绿色低碳车网互动充换电示范站。
绿色能源是绿色建筑的重要支撑,二者相辅相成。起步区建设管理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起步区将进一步全域推广绿色建筑,以城市副中心示范区为重点,全面运用绿色技术,打造绿色建筑示范区,同时将依据实际情况,择优、分时、分片逐步启动综合加能站、分布式光伏、新型物理储能、虚拟电厂等新能源项目落地。